艺术还在:一场闭馆期间的展览2020. 2. 13 - 持续进行

展厅【0319HZ】






木木美术馆线上更新时间:
微博“M_WOODS木木美术馆”:每日12: 00 pm
微信“MWOODS木木美术馆”:每周四 6: 00 pm
Instagram @MWOODS:每周四、周五10: 00 pm




展览前言:
“艺术还在:一场闭馆期间的展览” 将在木木美术馆多个不同的虚拟展厅逐级呈现。展厅命名方式为:作品发布日期+艺术家姓名首字母排列。每一次的微信推送,都将引导您进入一间新的虚拟展厅。


不知不觉间《艺术还在:一场闭馆期间的展览》已经持续了6周、42天。今天我们将继续带领大家在线观展,这次你将欣赏到以下七位(组)艺术家的精彩创作:



黄锐

劳尔·普罗沃斯特

刘诗园 & 克里斯蒂安·蒙德鲁普·尼尔森

迈克尔·纳贾尔

孙逊

于吉

扎迪·车



孙逊的视频动画向我们展现了破碎的时间与历史概念以及由之所带来的休克状态;在作品《永远的好朋友》中,刘诗园和克里斯蒂安·蒙德鲁普·尼尔森分别注册了两个推特账户,并围绕艺术和政治话题展开了一次既公开又私密的即兴在线对话。



迈克尔·纳贾尔的作品《地表形成》聚焦于能量输入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于吉则带来了记录她在维也纳西南部的森林深处进行行为实践的录像作品;扎迪·车的作品使观众了解到朝鲜创世神话、母系知识传承结构和海洋生态之间的相互关联。



黄锐带领观众来到他当下的北京工作室以及1980年代的奈良工作室——那是他在星星运动不久之后离开中国后的第一间画室,并分享了他居家隔离期间对于当代艺术的所思所想;劳尔·普罗沃斯特则为全球变暖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和未来图景,以委婉微妙的方式思索我们应如何共同节约水资源。



如今随着疫情波及全球艺术社区,《艺术还在:一场闭馆期间的展览》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木木美术馆将继续与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合作,通过虚拟展览的方式支持国内外艺术社区,使得国内外的艺术爱好者在此特殊时期能够继续欣赏和享受艺术。同时,特别感谢参展艺术家和画廊的大力支持!







黄锐

《昔日风土》

2020

录像

57秒钟

作品由艺术家惠允

关于作品:一、叫昔日风土,因为时间总是做旧的,虽然我在做新作,或者新做的梦。梦醒了一看,这是以前开始的,干过的旧活。 二、我还在想自己做了什么,这些东西是啥子模样?有可能我会介绍这些是当代艺术,我是这些所谓作品的创作者。在2020年初的北京,没有当代艺术的发言者,既没有当代艺术也没有当代思想。连呼吸都被规定控制了。我只能自言自语。 三、2020,2月10日,之前20天我们都拘在画室里——所幸画室是我们生活之家——走进城市和人群被认为非法的,大逆不道的。我在画室打量一下我停留的时间: 1985年,好。2015年,好。2020年,好。 画室之外:2020,不好。2003,不好有好。1986,好有不好。 四、1985年,我第一次拥有自己的画室,在奈良,一组曾贮藏大米的旧仓库,我与另外五名日本艺术家一起。室里是暗黄色的砂墙,隔着二层松木条,室外是稻田,一小片接着另一小片,一小片一小片许多片的田畦,绿色如茵。
看我的门半开着,邻居西田君不请自入,说:“你画马列维奇”? 我的回答像问题:“谁是马列维奇”? 五、幸好是马列维奇,而不是马列主义,我们共同选择艺术践行个人创造之路。幸好是马列主义而不是马列维奇,让我自觉进入抽象主义思考。 六、在奈良,我的墙上挂着一些“空间结构”,从中国带过来,从昔日带过来,它们是“空间”的对照物。从对照物里,我发现空间的减化,可以减去结构,失重,以质(物质、品质)代替。 七、佛祖说:“空即色,色即空”,又有汉译不同:“空皆色,色皆空”。我自己说:空间有形,形亦无形。空间有质,质即空间。 八、我喜欢思考中的清澈,我喜欢制作中的混沌状态。混沌可以使空间发展,使情感运动。但混沌必须是一种弹性节奏,像拉动乐器的手。停止,停止的时间和空间是清澈的。 九、我自信这些三维形态的质,是艺术的质。虽说是当下的作品,是属于昔日的质。是昔日的智者指明这个方向。 十、如风行走大地。风与土的共舞。 黄锐2020.2.10
关于艺术家:黄锐1952年生于北京,目前生活和工作于北京。1979年,他与诗人北岛、芒克一起创办了民间文学杂志“今天”,促进了表达自由。同时他也是“星星画会”的发起人之一,该艺术团体对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前卫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重要个展包括“动物时间的北京城——1204-2009”(地下城博物馆,比利时布鲁塞尔,2009)、“北京2008——动物时间的中国历史”(罗马城墙博物馆,意大利罗马,2008) 、“黄锐·星星时代”(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07)、“拆那-CHINA”(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法国阿尔勒,2007)、 “黄锐展”(大阪府立现代美术中心,日本大阪,1990)等。参与的群展包括“1989 后的艺术与中国”(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美国纽约,2017、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西班牙毕尔巴鄂,2018和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2018)、“M+希克藏品:1970年至今的中国艺术”(曼彻斯特大学惠特沃斯艺术画廊,英国曼彻斯特,2015)、“Agitprop!”(布鲁克林美术馆,美国纽约,2015)、2002首届广州三年展、1995意大利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星星美展”(中国美术馆墙外,北京,1979)等。




劳尔·普罗沃斯特

《全球变暖的冷却系统》

2020

水彩画

作品由艺术家和里森画廊(伦敦)惠允


关于作品:

作品《全球变暖的冷却系统》为全球变暖问题提供了一个颇为荒谬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展望,以反身而又委婉间接的方式思索我们可以如何共同节约水资源。



全球变暖议题时常出现于劳尔·普罗沃斯特的创作之中。她的作品反思当下的社会语境,表达了对于人类可能面临的反乌托邦未来的哀叹。



关于艺术家:

劳尔·普罗沃斯特1978年生于法国里尔,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和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目前生活和工作于比利时安特卫普。最广泛意义上的语言贯穿了普罗沃斯特的录像、声音、装置和表演作品。以其幽默另类、结合电影和装置的沉浸式多媒介作品而闻名,她的创作探究信息的错误传达以及在翻译中被遗失的想法。她将语言作为想象的工具,试图模糊语言、图像和含义之间的线性叙事和惯常关联。普罗沃斯特曾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当代艺术博物馆(2019)、法国巴黎东京宫(2018)、美国迈阿密巴斯艺术博物馆(2018)、土耳其伊斯坦布尔SALT Galata(2017)、瑞士卢塞恩美术馆(2016)、意大利米兰比可卡机库当代艺术中心(2016)、德国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2016)、北京红砖美术馆(2016)等国际知名艺术机构举办个展。她曾获2013特纳奖,并参与2019意大利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劳尔·普罗沃斯特

《全球变暖的冷却系统》

2020

水彩画

作品由艺术家和里森画廊(伦敦)惠允


关于作品:

作品《全球变暖的冷却系统》为全球变暖问题提供了一个颇为荒谬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展望,以反身而又委婉间接的方式思索我们可以如何共同节约水资源。



全球变暖议题时常出现于劳尔·普罗沃斯特的创作之中。她的作品反思当下的社会语境,表达了对于人类可能面临的反乌托邦未来的哀叹。



关于艺术家:

劳尔·普罗沃斯特1978年生于法国里尔,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和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目前生活和工作于比利时安特卫普。最广泛意义上的语言贯穿了普罗沃斯特的录像、声音、装置和表演作品。以其幽默另类、结合电影和装置的沉浸式多媒介作品而闻名,她的创作探究信息的错误传达以及在翻译中被遗失的想法。她将语言作为想象的工具,试图模糊语言、图像和含义之间的线性叙事和惯常关联。普罗沃斯特曾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当代艺术博物馆(2019)、法国巴黎东京宫(2018)、美国迈阿密巴斯艺术博物馆(2018)、土耳其伊斯坦布尔SALT Galata(2017)、瑞士卢塞恩美术馆(2016)、意大利米兰比可卡机库当代艺术中心(2016)、德国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2016)、北京红砖美术馆(2016)等国际知名艺术机构举办个展。她曾获2013特纳奖,并参与2019意大利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迈克尔·纳贾尔

《地表形成》

2017

高清视频(单频道,立体声)

9分10秒

作品由艺术家和BANK/ MABSOCIETY惠允


关于作品:

作品《地表形成》聚焦于能量输入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作品表现了三个阶段的系统变化:始于稳定不变的平衡阶段,继而逐渐进入到运动变化的状态,直至第三也是最后一个阶段,系统发生质变并转化为另一种存在,太阳是该转化的关键因素。整个过程被称为“地表形成”,一个恶劣的环境——譬如一颗行星的表面太冷、太热或拥有不宜呼吸的大气层——可以被改造得适宜人类生存。这样的过程并不只是一种未来图景,而是当下正发生在地球上: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气温攀升并加速了气候变化。



作品使用了2017 年初在冰岛进行的三周徒步旅行所拍摄的镜头,以及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漫游者所记录下的火星景观。消融的冰川、闪耀的冰洞和壮观的瀑布与火星上广阔的沙漠景观形成了一种视觉对话。其背后隐含着这样一个悖论:我们可能需要将火星变成一个宜居的星球,而这恰恰是因为我们正在将地球家园变得越发不宜生存。这件作品使人联想起德国摄影师和电影制作人阿尔弗雷德·埃尔哈特(Alfred Ehrhardt)1938 年在冰岛进行的为期两个月的摄制考察。埃尔哈特在那次考察中探寻了人迹罕至、由冰川和火山活动所形成的原始景观,并希望在那里得以洞察地球起源的奥秘,其创作运用抽象、前卫的视觉语言,以类型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景观。



在迪特尔·贾夫曼(Dieter Jaufmann)的陪同下,纳贾尔循着埃尔哈特的足迹,拍摄了许多近一个世纪前他曾踏足的地方。埃尔哈特探寻地球起源的目标呼应了21世纪最具存在主义意味的议题:拯救地球的未来。



关于艺术家:

迈克尔·纳贾尔1966年生于德国兰道,目前生活和工作于德国柏林。纳贾尔的摄影和录像作品充分体现了他跨学科的艺术实践。他利用多重图像来源和元素的排列组合将观者引入模拟现实的复杂建构之中。他将照片从其固有的观看模式中移除,并将之置于一种全新的视角之下。纳贾尔将科学、艺术和技术融入到尖端科技影响下未来社会秩序的乌托邦愿景中,对塑造和改变了21世纪的世界的科技力量进行批判性审视。纳贾尔的作品曾展出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米罗基金会、德国柏林艺术学院、德国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德国汉堡美术馆、德国汉堡堤坝之门美术馆、德国比勒费尔德玛尔塔黑尔福德博物馆、德国奥尔登堡 Edith Russ Site for Media Art 美术馆、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艺术博物馆、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英国伯明翰博物馆和艺术画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国际知名艺术机构。他曾参与2017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2006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2006古巴哈瓦那双年展等国际重要展览。





孙逊

《休克时光》

2006

视频动画

5分29秒

作品由艺术家惠允


关于作品:

休克时的记忆是空白的,休克的时光也可以理解为休克的历史。作品的很多元素来自一些五、六十年代的旧报纸、旧刊物, 这些报纸刊物上记载的是当时中国的信息,它们已成为历史, 再也无法靠近。因此,我只能通过作品还原这段曾经真实过的历史,一个充满疑问的传奇。历史的概念是破碎的,它更象自我安慰,我们所有人的“历史的概念”都主动或者被动地或多或少地被扭曲了。所有这些的背后充满了谎言、秘密和闹剧,也许这就是真正的历史,历史仅仅是我们思考“历史”的过程, 而不是“历史本身”。我们有“考古学”,我们有“博物馆”, 就算这样,我想当我们真正的面对任何“历史”的时候,还是充满遗憾。




导演/动画制作/编辑:孙逊

制作人:佟飙 ,音乐:金闪



关于艺术家:

孙逊1980年生于辽宁阜新,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次年,成立π格动画工作室,目前生活和工作于北京。现在与过去、难以调和的冲突和张力、连续闪现的手绘图像,这些都是孙逊艺术实践的特点。他的创作融合了艺术与动画,使用色粉、木刻、传统水墨等材料绘制图像,继而将其转化成影片。通常在沉浸式的环境中呈现,他的作品好似一座记忆的剧场,充满了破碎的片段以及超现实与日常图像的突兀并置,揭露了表象背后政治化的真相。近年重要个展包括“孙逊:偷时间的人”(安达卢西亚当代创意中心(C3A),西班牙科尔多瓦,2019)、“塞上——孙逊个展(下集)” (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2019)、“塞上——孙逊个展(上集)”(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2018)、“孙逊”(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悉尼,2018)、“孙逊:偷时间的人”(圣路易斯美术馆,美国圣路易斯,2018)、“ 孙逊:谶语实验室”(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16)、“孙逊:庄严的影子”(中国当代艺术中心,英国曼彻斯特,2014)等。





于吉

《透明的姿势 – Lainzer》

2017

高清录像13分38秒作品由艺术家惠允

关于作品:

《透明的姿势 – Lainzer》拍摄于奥地利维也纳西南部莱因泽蒂尔加滕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深处。影像中,于吉在一张镂空的椅子上练习各种移动方式,这更像是来自日常的非日常行为,而非一次预谋的表演。《透明的姿势》是一系列记录艺术家行为实践的录像作品。在该系列中,于吉通过身体直接地面对自我,并把自己置入真实、因遥远而又显得陌生的环境之中。当观察指向自身时,也同时指向周遭——细微的声音、风吹草动、失真的矛盾。


关于艺术家:

于吉1985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08年联合创办了上午艺术空间,目前生活和工作于上海/奥地利维也纳。她的艺术实践涉及雕塑、装置、表演、录像等多个领域,基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对特定地域进行研究。于吉在全世界的不同地点场所进行田野调查并介入身体性干预,反思和质问身体在日常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近年参与的重要展览包括2019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熵”(林冠艺术基金会,意大利威尼斯,2019和北京,2018)、“后自然”(UCCA沙丘美术馆,北戴河,2018)、“这里是上海”(邱纳德大楼,英国利物浦,2018)、“够快:艺术在行动”(Tensta艺术中心,瑞典斯德哥尔摩,2018)、“Prec(ar)ious Collectives”(由K11艺术基金会和巴黎东京宫策划,希腊雅典,2017)、2016上海双年展、2016韩国光州双年展、“零食”(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6)、“Inside China-巨人之内”(东京宫,法国巴黎,2014)等。






扎迪·车

《玛古婆婆的孩子和创世的回响》2019单频高清视频片段:7分35秒(全长:50分21秒)作品由艺术家惠允

关于作品:

作品《玛古婆婆的孩子和创世的回响》的创作灵感来自朝鲜民间创世神话、母系知识传承结构以及海洋生态,并将其作为隐喻探索未知。这件作品拍摄于原始古老的马斯琴(Musqueam)、史戈米殊(Squamish)及塔斯里尔-沃特斯(Tsleil-Waututh)这三个加拿大的原住民部落。



摄像:Benito Mayor Vallejo

剪辑:扎迪·车

语音旁白:Imsook Cha、Tiffany Chan、Daniella Valz Gen、Jemma Paek 、扎迪·车

音效:扎迪·车

混音处理:Quadra Studios

音乐:Enlightened Audio、“東京 Smoke”(CUB$制作)



关于艺术家:

扎迪·车1983年生于加拿大温哥华,毕业于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和加拿大温哥华艾蜜莉卡艺术及设计学院,目前生活和工作于英国伦敦。她通过表演、录像、绘画和纺织探索影响个人自我认知的文化间的交叠与融合。她的纺织作品受到其作为海外亚裔的个人经历的影响,通过文化取样探讨当代个体的身份建构与展演。艺术家将水和海洋生态作为隐喻探索未知,同时暗指有关故土的抽象概念。扎迪·车的作品曾展出于英国布里斯托阿诺菲尼艺术中心、英国贝克斯希尔德拉沃尔美术馆、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英国伦敦白教堂画廊、英国伦敦蛇形画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当代艺术中心等。








To Be Continued...

今天的参观到此,这场没有确定闭展时间的虚拟群展将持续进行,参展艺术家的名单也在持续扩充:



aaajiao (徐文恺)阿洛拉&卡尔萨迪利亚安妮卡·埃里克森 巴比·巴达洛夫巴西姆·麦格迪塞里斯·怀恩·埃文斯程然朱拉亚农·西里彭失重小组丹尼尔·斯蒂曼·马格内蒂 艾兰诺·圣阿尼昂&格雷古瓦·莫特范西方迪圭多·范·德·维沃哈龙·米尔扎胡晓媛黄锐约纳塔斯·德·安德拉德卡特娅·诺维兹科娃 劳尔·普罗沃斯特劳伦斯·阿布·哈姆丹 陆明龙厉槟源林天苗李亭葳刘诗园&柯瑞谦陆平原陆扬苗颖迈克尔·纳贾尔 娜布其奥斯卡·穆里略 张怡Raqs媒体小组雷内尔·莱瓦·诺沃理查德·塔特尔赵仁辉罗德里戈·布拉加坂本龙一索朗热·佩索阿斯蒂芬妮·科米朗孙逊塔尼亚·布鲁格拉 铁木尔·斯琴维多利亚·辛 幻视者向京谢南星杨振中于吉扎迪·车张恩利张培力赵赵
更多参展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将在之后公布,请持续关注木木美术馆的线上平台。下周四同一时间我们再会!






M WOODS Museum is a registered nonprofit museum in China, with two venues:




木木美术馆798馆 
M WOODS 798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D-06
798 Art Zone D-06,
No.2 Jiuxianqiao Rd, Chaoyang, Beijing




木木美术馆人民公园馆
M WOODS CHENGDU

Citang Street, Qing Y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日开馆,11:00-19:00
(最后入场时间: 18:00) 


Open to the public
Closed on Monday
Open Tuesday to Sunday, 11:00-19:00 (Last admission: 18:00)

客服电话:+86 010-83123450转801,+86 18911984356
客服时间:工作日11:00-18:00